會而不議,議而不決,決而不行。你所在的企業是否也存在類似的情況呢?白天工作時間被各種會議所占滿,到了晚上還得參加各種內外部的培訓,然而效果卻大打折扣。我曾經在一家乙方公司的解決方案團隊,團隊成員的經驗和能力都參差不齊,每周都會有團隊內的培訓分享,大家似乎都“認真”聽了,然而值得思考的是這種被動的學習方式是否真的有效果呢?因此,最近我一直在琢磨,有沒有一種更好的方式,可以讓團隊成員建立起一種主動學習的機制。之后,基于精益和敏捷思想,我在團隊內部嘗試以頭腦風暴形式的學習方式,反饋相當不錯。相對于傳統的培訓,基于敏捷精益思想的頭腦風暴實踐有諸多方面的優勢:
1) 從傳統被動接收知識(推動),變成成員主動學習(按需拉動);
2) 從傳統的你說我聽,轉變為全員參與、群策群力;
3) 從傳統的通用性培訓,轉變為聚焦于具體問題的解決;
4) 每個成員既是問題發起者,也是知識的貢獻值;
5) 每次聚焦于單一問題的解決,而不是泛泛而談;
01. 會前準備
準備材料
本次會議需要準備的材料有:白板、白板筆和便簽紙。
繪制看板
在白板上繪制一個看板,包含Backlog、ToDo、Doing、Done和Issue共5個分類,如下圖所示:
組織成員
本次會議中包含2個角色:教練和團隊成員:
1) 教練:主導整個會議,確保會議順利舉行和達到目標,1人;
2) 成員:問題提出者,同時也是知識貢獻者;考慮到會議的時效,我建議成員的人數控制在4-6人為佳。(本次以成員A為例)
02. 會議進行時
步驟1:靜默思考
讓團隊成員思考最近在工作過程中遇到的3個問題或困惑(問題可多可少,可根據會議的時長自行調整),限時3分鐘。并將問題寫在便簽紙上。切記一張便簽紙只記錄一個問題,只寫關鍵詞即可。
將所有的便簽紙貼到白板的Backlog列中,假設5個成員總共就有15張便利貼。如下圖所示:
步驟2:優先級排序
進入第一個回合,每個成員從Backlog列表中各挑選一個最為重要的問題,將對應便簽紙移動到ToDo列中,假設5個成員就移動5張便利貼,如下圖所示:
步驟3:問題闡述
教練從ToDo列中拿一張問題便利貼,將其移動到Doing列(如下圖所示),并請問題的提出者(成員A)對問題的背景和上下文進行描述,限時1分鐘。期間教練確認所有成員均完全理解問題。
步驟4:輪流發言
基于成員A的問題,會議成員輪流發言和闡述對該問題的解決思路或方案,每人限時2分鐘。注意發言期間不許打斷、不許質疑,更不許批評。
步驟5:總結確認
輪流回答完問題,教練針對成員的發言進行簡單總結,此時有可能出現3種情況。
1) 情況一:大家對該問題的解決思路基本一致,問題提出人(成員A)也確認了的確解決了他這個問題,將對應的便利貼移動到Done列中(如下圖所示),該問題關閉;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唯有問題提出者本人認可確切解決了他的這個問題,方可關閉。
2) 情況二:大家對該問題的解決思路相差較大,可留出一定的時間(比如:5分鐘)進行探討,若經探討后達成一致,則移動到Done列中,問題關閉;
3) 情況三:大家對問題的解決思路無法達到一致或問題過大短時間內沒有答案,則移動到“Issue”列(如下圖所示),會后做專題探討。
步驟6:重復步驟
每完成一個問題,重復步驟3、4、5即可;當完成第一回合,也就是每人各完成一個問題的時候。若第一回合成功解決4個問題,遺留1個問題,看板效果如下圖所示:
每完成一個回合,重復步驟2、3、4、5即可。3個回合結束后,若完成了12個問題,遺留3個待解決,看板效果圖如下:
到此,會議的主體內容就完成,對于遺留的3個問題可以成立專項專人來跟進解決。
03. 會后復盤
會議完成后,可以進行15分鐘簡短的會議復盤,討論會議中做得好和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
1) 我們一共解決了多少問題?遺留多少問題?
2) 遺留的問題是由于問題范圍過大?還是團隊成員缺少這方面的知識?
3) 會議問題的解決思路是否需要記錄?誰來記錄?以什么方式記錄?
以上是個人的理解和實踐,歡迎大家一起探討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