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xxxx99真实实拍_久久不雅视频_高清韩国a级特黄毛片_嗯老师别我我受不了了小说

資訊專欄INFORMATION COLUMN

從零搭建Koa2 Server

JellyBool / 2978人閱讀

摘要:于是翻遍與各大網站,都沒找到一個好用的輕一點的腳手架,也找不到一個清晰些的搭建介紹。現在把搭建過程介紹下,看能不能方便下入門的同學。創建一個文件夾,命名。記得先裝好以上版本一路回車,根據提示輸入信息。但這只是初步的搭建了下。

前幾天想寫個小爬蟲程序,準備后端就用koa2。于是翻遍github與各大網站,都沒找到一個好用的、輕一點的koa2腳手架,也找不到一個清晰些的搭建介紹。github上的腳手架要么是1.x版的koa,要么一堆復雜的依賴。

當然可能還是有寫的比較好的吧,只是我沒找到。不管怎樣吧,我只能親自上了,就當是學習了。

現在把搭建過程介紹下,看能不能方便下入門的同學。

第一步:初始項目,引入 Koa2

官方的介紹,是很簡單的。

$ npm install koa
const Koa = require("koa")
const app = new Koa()

// response
app.use(ctx => {
  ctx.body = "Hello Koa"
})

app.listen(3000)

好,那我們就先從這開始。創建一個文件夾,命名koa2。(記得先裝好node v7.6.0 以上版本)

cd koa2

npm init // 一路回車,根據提示輸入信息。

npm install koa --save

然后在文件下根目錄下創建程序入口文件:index.js,并把官網介紹那段代碼貼進去。之后在命令行中執行

node index.js

打開瀏覽器,訪問 http://localhost:3000/ ,可以看到頁面輸出了 hello world

很好,第一步已經踏出去了。相信到這里大部分小白都沒問題,之后就開始懵逼了。就這個玩意,我該怎么寫接口?怎么連接數據庫?

第二步:搭建路由與Controller

Koa本質上是調用一系列的中間件,來處理對應的請求,并決定是否傳遞到下一個中間件去處理。我們來寫一個最簡單的中間件試試。

// 剛才index.js 中的這段代碼,我們改寫一下。
app.use(ctx => {
  ctx.body = "Hello Koa"
})

// 改成如下

app.use(ctx => {
  ctx.body = `您的網址路徑為:${ctx.request.url}`
})

這段代碼中,app.usefunction 就是最簡單的一個中間件,接受了請求,讀出請求路徑,并返回到客戶端。重新執行下node index.js,打開瀏覽器,輸入http://localhost:3000/hhhhh,頁面輸出了您的網址路徑為:hhhhh

所以,接口的本質,就是判斷不同的請求鏈接,干不同的事情,返回相應的結果。那么我們得需要一個路由中間件來處理分發請求。開源的時代,當然是拿來主義了。github搜下koa-router,成功找到。根據它的介紹,我們先在項目根目錄執行

npm install koa-router --save

然后把index.js文件再改造下。變成如下:

const Koa = require("koa")
const Router = require("koa-router")
const app = new Koa()
const router = new Router()

// 先注釋了,后面再解釋
// const bodyParser = require("koa-bodyparser")
// app.use(bodyParser())

router.get("/", ctx => {
  ctx.body = `這是主頁`
})

router.get("/user", ctx => {
  ctx.body = `這是user頁`
})

router.get("/post", ctx => {
  ctx.body = ctx.request.body
})

router.get("/async", async ctx => {
  const sleep = async (ms) => {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 {
      setTimeout(() => {
        resolve(true)
      }, ms)
    })
  }
  await sleep(1000)
  ctx.body = `這是異步處理頁`
})

app
  .use(router.routes())
  .use(router.allowedMethods())

app.listen(3000)

重新執行 node index.js。我們可以看到訪問 /, /user/async,都能得到相應的結果了。

除了那個post的方法,壓根得不到自己post的數據。

因為koa是很純粹的,你提交的數據,它并不會幫你處理。所以這里我們又必須引用一個中間件來處理提交的數據--bodyparser。把上面那兩行注釋代碼解注,就能處理請求數據了。記得要先

npm install koa-bodyparser --save

另外關于async/await不明白的同學,可以先去看下阮老師的介紹,點擊傳送門。

不過我們不能把所有的接口都寫在這一個文件呀,所以我們得改造下。理一下思路,路由的配置文件應該多帶帶一份,接口的方法應該按業務模塊分成一個個controller。說干就干!

先看改造后的目錄結構,不想截圖,大家將就看看:

-koa2
  -node_modules
  -controller
    user.js
  -index.js
  -router.js
  -package.json

再來看文件變成怎么樣了。

// index.js

const Koa = require("koa")
const app = new Koa()
const router = require("./router")
const bodyParser = require("koa-bodyparser")

app.use(bodyParser())

app
  .use(router.routes())
  .use(router.allowedMethods())

app.listen(3000)
// router.js

const Router = require("koa-router")
const router = new Router()
const user = require("./controller/user")

router.post("/user/login", user.login)
router.get("/user/profile", user.profile)

module.exports = router
// controller/user.js

const sleep = async (ms) => {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 {
    setTimeout(() => {
      resolve(true)
    }, ms)
  })
}
module.exports = {
  login (ctx) {
    ctx.body = {
      username: ctx.request.body.username
    }
  },
  async profile (ctx) {
    await sleep(1000)
    ctx.body = {
      username: "相學長",
      sex: "man",
      age: "999"
    }
  }
}

再重新執行 node index.js。訪問相應路由,應該能得到對應的結果了。

其他工程化配置

好,到此為止,我們的server已經大致完成了,但是我們發現一個很煩的問題就是,每次修改代碼都得重新node index.js,這也太煩了。我希望的是,每次更新代碼都能重新執行,并且幫我執行ESlint。其他前端項目webpack那一套,不是webpack配置工程師的話,自己挪過來又改不來。

這里我介紹個簡單的方案,nodemon + gulp。具體呢就不一步步來了,這種東西,不用太了解,能run起來滿足自己需求就好。如果不需要eslint的話,只要安裝nodemon就好。

package.json scripts部分 修改為:

"scripts": {
  "nodemon": "nodemon index.js"
}

然后命令行執行:

npm install nodemon --save-dev

npm run nodemon

如果有eslint的需求的話,就稍微麻煩些了,eslint的init我就不貼教程了,我貼上我的gulp配置文件:

// gulpfile.js
const gulp = require("gulp")
const lint = require("gulp-eslint")
const nodemon = require("gulp-nodemon")

function lintFiles (files) {
  return gulp.src(files)
    .pipe(lint())
    .pipe(lint.format())
    // .pipe(lint.failAfterError())
}

gulp.task("eslint", () => lintFiles(["**/*.js", "!node_modules/**"]))

gulp.task("eslint_nodemon", ["eslint"], () => {
  return nodemon({
    script: "./app/server.js", // 項目入口文件
    tasks (changedFiles) {
      lintFiles(changedFiles)
      return []
    },
    ignore: ["build/**", "dist/**", ".git", "node_modules/**"]
  })
})

gulp.task("default", ["eslint_nodemon"])
// package.json scripts
"scripts": {
  "start": "pm2 start index.js --watch", // 這里用pm2 作為線上run,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自己去看看
  "dev": "gulp",
  "lint": "eslint .",
  "fix": "eslint --fix ."
},
寫在最后

到這里,我想應該能讓一部分同學上手了。

但這只是初步的搭建了下koa。真的想投入使用,根據業務需求,可能還需要安裝數據庫驅動等中間件。對于復雜業務場景的server,還需要更加合理的設計controller,service,在這里就不多闡述了。

如果這篇文章,能夠幫助到一些同學,下次有空再寫寫這方面相關的。

ps: 文章介紹的所有代碼都傳了一份到github,有需要的同學請自行去看。

地址:https://github.com/wuomzfx/koa2

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若此文章存在違規行為,您可以聯系管理員刪除。

轉載請注明本文地址:http://specialneedsforspecialkids.com/yun/88266.html

相關文章

  • webpack+vue+koa+mongoDB,從零開始搭建一個網站

    摘要:地址的搭建新建項目文件夾初始化項目搭建的基本框架同時安裝依賴版本號的熱更新創建一個文件夾,創建一個文件測試能否打包,發現報錯缺少在文件里面的入口上面加上現在先是在本地跑起來,如果是生產環境的話,此時再進行打包打包成功。 github 地址 https://github.com/wangxiaoxi... webpakc+vue的搭建1.新建項目文件夾(see-films);2.npm ...

    Java_oldboy 評論0 收藏0
  • webpack+vue+koa+mongoDB,從零開始搭建一個網站

    摘要:地址的搭建新建項目文件夾初始化項目搭建的基本框架同時安裝依賴版本號的熱更新創建一個文件夾,創建一個文件測試能否打包,發現報錯缺少在文件里面的入口上面加上現在先是在本地跑起來,如果是生產環境的話,此時再進行打包打包成功。 github 地址 https://github.com/wangxiaoxi... webpakc+vue的搭建1.新建項目文件夾(see-films);2.npm ...

    高璐 評論0 收藏0
  • webpack+vue+koa+mongoDB,從零開始搭建一個網站

    摘要:地址的搭建新建項目文件夾初始化項目搭建的基本框架同時安裝依賴版本號的熱更新創建一個文件夾,創建一個文件測試能否打包,發現報錯缺少在文件里面的入口上面加上現在先是在本地跑起來,如果是生產環境的話,此時再進行打包打包成功。 github 地址 https://github.com/wangxiaoxi... webpakc+vue的搭建1.新建項目文件夾(see-films);2.npm ...

    xumenger 評論0 收藏0

發表評論

0條評論

最新活動
閱讀需要支付1元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