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解釋器的利弊解釋器啟動和執行的更快。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解釋器看起來更加適合。這就是為什么最開始的瀏覽器都是用解釋器的原因。可是當你運行同樣的代碼一次以上的時候,解釋器的弊處就顯現出來了。起初,監視器監視著所有通過解釋器的代碼。
作者:Lin Clark
編譯:胡子大哈
翻譯原文:http://huziketang.com/blog/posts/detail?postId=58c12f36a6d8a07e449fdd22
英文原文:A crash course in just-in-time (JIT) compilers
轉載請注明出處,保留原文鏈接以及作者信息
本文是關于 WebAssembly 系列的第二篇文章。如果你沒有讀先前文章的話,建議先讀這里。如果對 WebAssembly 沒概念,建議先讀這里(中文文章)。
JavaScript 的啟動比較緩慢,但是通過 JIT 可以使其變快,那么 JIT 是如何起作用的呢?
JavaScript 在瀏覽器中是如何運行的?如果是你一個開發者,當你決定在你的頁面中使用 JavaScript 的時候,有兩個要考慮的事情:目標和問題。
目標:告訴計算機你想做什么。
問題:你和計算機說不同的語言,無法溝通。
你說的是人類的語言,而計算機用的是機器語言。機器語言也是一種語言,只是 JavaScript 或者其他高級編程語言機器能看得懂,而人類不用他們來交流罷了。它們是基于人類認知而設計出來的。
所以呢,JavaScript 引擎的工作就是把人類的語言轉換成機器能看懂的語言。
這就像電影《降臨》中,人類和外星人的互相交流一樣。
在電影里面,人類和外星人不僅僅是語言不同,兩個群體看待世界的方式都是不一樣的。其實人類和機器也是類似(后面我會詳細介紹)。
那么翻譯是如何進行的呢?
在代碼的世界中,通常有兩種方式來翻譯機器語言:解釋器和編譯器。
如果是通過解釋器,翻譯是一行行地邊解釋邊執行
編譯器是把源代碼整個編譯成目標代碼,執行時不再需要編譯器,直接在支持目標代碼的平臺上運行。
這兩種翻譯的方式都各有利弊。
解釋器的利弊解釋器啟動和執行的更快。你不需要等待整個編譯過程完成就可以運行你的代碼。從第一行開始翻譯,就可以依次繼續執行了。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解釋器看起來更加適合 JavaScript。對于一個 Web 開發人員來講,能夠快速執行代碼并看到結果是非常重要的。
這就是為什么最開始的瀏覽器都是用 JavaScript 解釋器的原因。
可是當你運行同樣的代碼一次以上的時候,解釋器的弊處就顯現出來了。比如你執行一個循環,那解釋器就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進行翻譯,這是一種效率低下的表現。
編譯器的利弊編譯器的問題則恰好相反。
它需要花一些時間對整個源代碼進行編譯,然后生成目標文件才能在機器上執行。對于有循環的代碼執行的很快,因為它不需要重復的去翻譯每一次循環。
另外一個不同是,編譯器可以用更多的時間對代碼進行優化,以使的代碼執行的更快。而解釋器是在 runtime 時進行這一步驟的,這就決定了它不可能在翻譯的時候用很多時間進行優化。
Just-in-time 編譯器:綜合了兩者的優點為了解決解釋器的低效問題,后來的瀏覽器把編譯器也引入進來,形成混合模式。
不同的瀏覽器實現這一功能的方式不同,不過其基本思想是一致的。在 JavaScript 引擎中增加一個監視器(也叫分析器)。監視器監控著代碼的運行情況,記錄代碼一共運行了多少次、如何運行的等信息。
起初,監視器監視著所有通過解釋器的代碼。
如果同一行代碼運行了幾次,這個代碼段就被標記成了 “warm”,如果運行了很多次,則被標記成 “hot”。
基線編譯器如果一段代碼變成了 “warm”,那么 JIT 就把它送到編譯器去編譯,并且把編譯結果存儲起來。
代碼段的每一行都會被編譯成一個“樁”(stub),同時給這個樁分配一個以“行號 + 變量類型”的索引。如果監視器監視到了執行同樣的代碼和同樣的變量類型,那么就直接把這個已編譯的版本 push 出來給瀏覽器。
通過這樣的做法可以加快執行速度,但是正如前面我所說的,編譯器還可以找到更有效地執行代碼的方法,也就是做優化。
基線編譯器可以做一部分這樣的優化(下面我會給出例子),不過基線編譯器優化的時間不能太久,因為會使得程序的執行在這里 hold 住。
不過如果代碼確實非常 “hot”(也就是說幾乎所有的執行時間都耗費在這里),那么花點時間做優化也是值得的。
優化編譯器如果一個代碼段變得 “very hot”,監視器會把它發送到優化編譯器中。生成一個更快速和高效的代碼版本出來,并且存儲之。
為了生成一個更快速的代碼版本,優化編譯器必須做一些假設。例如,它會假設由同一個構造函數生成的實例都有相同的形狀——就是說所有的實例都有相同的屬性名,并且都以同樣的順序初始化,那么就可以針對這一模式進行優化。
整個優化器起作用的鏈條是這樣的,監視器從他所監視代碼的執行情況做出自己的判斷,接下來把它所整理的信息傳遞給優化器進行優化。如果某個循環中先前每次迭代的對象都有相同的形狀,那么就可以認為它以后迭代的對象的形狀都是相同的。可是對于 JavaScript 從來就沒有保證這么一說,前 99 個對象保持著形狀,可能第 100 個就少了某個屬性。
正是由于這樣的情況,所以編譯代碼需要在運行之前檢查其假設是不是合理的。如果合理,那么優化的編譯代碼會運行,如果不合理,那么 JIT 會認為做了一個錯誤的假設,并且把優化代碼丟掉。
這時(發生優化代碼丟棄的情況)執行過程將會回到解釋器或者基線編譯器,這一過程叫做去優化。
通常優化編譯器會使得代碼變得更快,但是一些情況也會引起一些意想不到的性能問題。如果你的代碼一直陷入優化<->去優化的怪圈,那么程序執行將會變慢,還不如基線編譯器快。
大多數的瀏覽器都做了限制,當優化/去優化循環發生的時候會嘗試跳出這種循環。比如,如果 JIT 做了 10 次以上的優化并且又丟棄的操作,那么就不繼續嘗試去優化這段代碼了樁。
一個優化的例子:類型特化(Type specialization)有很多不同類型的優化方法,這里我介紹一種,讓大家能夠明白是如何優化的。優化編譯器最成功一個特點叫做類型特化,下面詳細解釋。
JavaScript 所使用的動態類型體系在運行時需要進行額外的解釋工作,例如下面代碼:
function arraySum(arr) { var sum = 0; for (var i = 0; i < arr.length; i++) { sum += arr[i]; } }
+= 循環中這一步看起來很簡單,只需要進行一步計算,但是恰恰因為是用動態類型,他所需要的步驟要比你所想象的更復雜一些。
我們假設 arr 是一個有 100 個整數的數組。當代碼被標記為 “warm” 時,基線編譯器就為函數中的每一個操作生成一個樁。sum += arr[i] 會有一個相應的樁,并且把里面的 += 操作當成整數加法。
但是,sum 和 arr[i] 兩個數并不保證都是整數。因為在 JavaScript 中類型都是動態類型,在接下來的循環當中,arr[i] 很有可能變成了 string 類型。整數加法和字符串連接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操作,會被編譯成不同的機器碼。
JIT 處理這個問題的方法是編譯多基線樁。如果一個代碼段是單一形態的(即總是以同一類型被調用),則只生成一個樁。如果是多形態的(即調用的過程中,類型不斷變化),則會為操作所調用的每一個類型組合生成一個樁。
這就是說 JIT 在選擇一個樁之前,會進行多分枝選擇,類似于決策樹,問自己很多問題才會確定最終選擇哪個,見下圖:
正是因為在基線編譯器中每行代碼都有自己的樁,所以 JIT 在每行代碼被執行的時候都會檢查數據類型。在循環的每次迭代,JIT 也都會重復一次分枝選擇。
如果代碼在執行的過程中,JIT 不是每次都重復檢查的話,那么執行的還會更快一些,而這就是優化編譯器所需要做的工作之一了。
優化編譯器中,整個函數被統一編譯,這樣的話就可以在循環開始執行之前進行類型檢查。
一些瀏覽器的 JIT 優化更加復雜。比如在 Firefox 中,給一些數組設定了特定的類型,比如里面只包含整型。如果 arr 是這種數組類型,那么 JIT 就不需要檢查 arr[i] 是不是整型了,這也意味著 JIT 可以在進入循環之前進行所有的類型檢查。
總結簡而言之 JIT 是什么呢?它是使 JavaScript 運行更快的一種手段,通過監視代碼的運行狀態,把 hot 代碼(重復執行多次的代碼)進行優化。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使 JavaScript 應用的性能提升很多倍。
為了使執行速度變快,JIT 會增加很多多余的開銷,這些開銷包括:
優化和去優化開銷
監視器記錄信息對內存的開銷
發生去優化情況時恢復信息的記錄對內存的開銷
對基線版本和優化后版本記錄的內存開銷
這里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即消除開銷。通過消除開銷使得性能上有進一步地提升,這也是 WebAssembly 所要做的事之一。
我最近正在寫一本《React.js 小書》,對 React.js 感興趣的童鞋,歡迎指點。
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若此文章存在違規行為,您可以聯系管理員刪除。
轉載請注明本文地址:http://specialneedsforspecialkids.com/yun/81669.html
摘要:為了完成這一目標,它允許容器自己來決定如何均勻地分布其中的元素包括他們的尺寸和他們之間的間距。 作者:Scott Domes 編譯:胡子大哈 翻譯原文:http://huziketang.com/blog/posts/detail?postId=58aaadb2fc5b7f63e8c23f69 英文原文:How Flexbox works?—?explained with big, ...
摘要:解釋器的利弊解釋器啟動和執行的更快。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解釋器看起來更加適合。這就是為什么最開始的瀏覽器都是用解釋器的原因。可是當你運行同樣的代碼一次以上的時候,解釋器的弊處就顯現出來了。起初,監視器監視著所有通過解釋器的代碼。 作者:Lin Clark 編譯:胡子大哈 翻譯原文:http://huziketang.com/blog/posts/detail?postId=58c12f...
摘要:前言最近學到布局,當時就感覺真是一個布局的神器。友好的提示初學者不易記全所有的屬性和值的左右,鼠標放在屬性名上即可顯示相應屬性的作用。 前言 最近學到Flexbox布局,當時就感覺真是一個布局的神器。終于擺脫了利用各種定位浮動布局的日子。想寫文章總結一下吧,發現介紹Flexbox布局類的文章都被寫爛了,各種大神寫的也是生動形象,單單寫一個布局用法感覺除了自己記錄方便本地查并沒有什么意義...
摘要:我們會在本文給出一個易于理解的入門介紹。項的順序的屬性另外一個的能力,是能夠輕松改變元素的顯示順序。她想讓成為頁面的第一個元素,顯示在之前。可接受的值有,或者一個數字后面緊跟著,,或其他長度單位。 近幾年,CSS領域出現了一些復雜的專用布局工具,用以代替原有的諸如使用表格、浮動和絕對定位之類的各種變通方案。Flexbox,或者說是彈性盒子布局模塊(Flexible Box Layout...
閱讀 1764·2021-10-11 10:59
閱讀 2403·2021-09-30 09:53
閱讀 1765·2021-09-22 15:28
閱讀 2796·2019-08-29 15:29
閱讀 1558·2019-08-29 13:53
閱讀 3207·2019-08-29 12:34
閱讀 2849·2019-08-26 10:16
閱讀 2661·2019-08-23 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