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原著中桃谷六仙是給令狐沖硬灌真氣,作者筆誤但不妨礙意思。華為擅長鑄劍,卻不擅長用劍。而這些深入接觸用戶痛點的產品,我們都看不上,因為太小,不能在華為的銷服體系下大規模批量復制,所以都不愿意做。所有資源向公有云傾斜,導致其他領域全部貧血。
慣例
元旦過了,分紅混到了,該慣例了。
慣例就該瀟瀟灑灑的走,不需要哀哀惋惋仿佛全世界都欠你的,或飛鳥出籠仿佛逃出生天一般歡脫自在,這都不是我的范。
先說一下慣例的原因,向內看滿眼茫然,向外看機會很多。年近不惑,還奮斗的動,又不愿在這里混吃等死。
忘了多久以前開始混吃了。直到一天我孩子給我講了個故事,一只母雞教育孩子要辛勤下蛋,說“一月不下蛋,高壓鍋里見”,讓我給她解釋是怎么回事,我才警醒,這樣混吃下去,下場就是“高壓鍋里見”。
我不想混吃等死。但是拔劍四顧,心中茫然,空有力沒處使。再加上公司的政策逐漸對不惑之年的老稈子們不友好,外面又有大把的機會和挑戰。這時只能眼睛向外,換一種活法。畢竟再等幾年,身體只能越來越走下坡路。既然該受的苦遲早要受,為什么不早受,早受還有體力扛。
所以大家不要在我的帖子下面抱怨被辭職,被不續簽,被慣例,被C,我不是那樣的。
?
這些年的經驗,教訓很多,最近想了很多事情,趁著慣例總結一下。有用沒用,既然進來就當看個熱鬧吧。
拔劍四顧心茫然
說說拔劍四顧心中茫然的事。最近心聲上幾個熱帖,刀刀見血的針砭我廠云計算,都很到位。種豆得豆,其實這些事很早就埋下了種子。既然胸有塊壘,不妨吐一下,就按我腦中的優先級,一個一個的解說。
關鍵詞:慣性。產品-解決方案,盒子,批量復制,再挖存量金礦。定下目標,一定會完成。換個人來,一樣能搞定。沒搞定一定是用錯了人。非我族群,其心必異。壓強投入,什么都能搞定。研發兜底。
關鍵詞:ISV。企業產品的銷售,其實業界通用的玩法是轉售和被集成。大部份的生意,其實是ISV在做,而且是ISV吃肉,我們喝湯。這個很簡單,ISV有客戶關系,理解客戶業務,清楚怎么攢出一個成套方案。這時,ISV可以替我們屏蔽大量的定制化需求,或引導,或外包定制,或集成,方法很多。而我們根本沒有在構建ISV關系上花大力氣,仍然繼續著運營商時代直銷的方式。直銷,肉和湯都是我們的,卻是和大量的ISV為敵,進而和整個生態為敵。企業市場上的機會太多,項目都不大,指望我們的一線產品經理盯一個區域,幾個行業,根本盯不過來。加上我們的產品經理不是以ISV的SA視角跟蹤客戶,導致大量的定制化需求---我們又不能隨便在項目中集成第三方,而且一線產品擠也不可能有這種視野。
關鍵詞:生態。企業解決方案的銷售,其實需要的是發動生態。而我們根本沒有將建立生態作為我們的戰略。結果,就是我們處處碰壁,好像到處都是不懷好意的敵人。想起一個故事,一個人開車逆行,然后打電話給家里人說所有的車都在逆行,太危險了。
關鍵詞:山頭。外部內部山頭林立,互相制肘。外部的山頭:虛擬化,操作系統,Paas,Docker,大數據內核在2012,網絡/安全在交企,運營/運維在軟件產品線。內部的山頭:數據中心,云計算,服務器,存儲。每個團隊都有自己的目標,但是力氣無法擰到一起。
關鍵詞:場景。場景太多:公有云,私有云,虛擬化,云平臺,NFV,NFVI。各種場景差異巨大,卻要放在同一套代碼,同一個版本中相互融合協調。這就像桃谷六仙給張無忌硬灌的幾股真氣一樣,難以調和。試想天下有幾人能練就乾坤挪移啊。(原著中桃谷六仙是給令狐沖硬灌真氣,作者筆誤但不妨礙意思。)
關鍵詞:薅羊毛。我們用開源的原罪:改,改不得,不改,又不行。開源與我們,就像一件反穿的軟猬甲。其實業界用開源的玩法,主要是薅羊毛,賣周邊,不像我們自己沖上去做了羊。
關鍵詞:領軍者的魄力。魄力不足。魄力,是做減法的能力。資源有限時,唯有做減法才能形成局部優勢,力出一孔。而從戰略決策,到戰術動作,沒有人做減法。做減法需要有橫眉冷對千夫指的心理素質,也要有泰山壓頂腰不彎的傲骨,而我們缺這樣的領軍人物。
關鍵詞:簡潔。技術方案是為客戶需求服務的,越簡潔的方案越容易穩定。太復雜的技術方案,不是好事。IT行業,并不是一個板凳要坐十年冷的行業,因為十年,技術已經更新了幾代了。君不見虛擬化,下一跳的Docker,再下一跳的Lambda計算,大家都已經看到了。其實,從技術上講,這些“新技術”有多少是從零構建的全新的技術呢?沒有。每一個又有多復雜呢?沒有,而且一個比一個簡單。
關鍵詞:用劍的大師。下一個時代,區塊鏈,人工智能,一上來就是以服務的形式登場,而不是我們熟悉的產品或解決方案形式。我們所熟悉的七遠八按三免九自,在這種場景下其實沒有任何用武之地。我們所期望的,依靠產品經理給客戶講講產品就能拿下銷售的時代也將遠去。破解之道是服務化,構建生態,專家社區,咨詢服務等更貼近客戶的方式。這時“市場呼喚研發”已經不管用了,鑄劍的大師,并不是用劍的大師。華為擅長鑄劍,卻不擅長用劍。而不構建用劍的能力,有敗無勝。須知劍法的極致,飛花摘葉也可傷人,為什么非要用你的劍不可?順便問一句,說到“構建”,看到這里的您,想到的是華為該成立一個咨詢部門嗎?如果是,說明您下意識里仍然是封閉的,還沒有想到利用生態這一層。
關鍵詞:爆款。互聯網產品的營銷原則:爆款+面向目標受眾的病毒式傳播,而爆款必然是針對某個細分市場的擊中痛點的產品。我們還在夢想一個不接觸用戶實際業務的“平臺”能成為爆款,有點“緣木求魚”的感覺。而這些深入接觸用戶痛點的產品,我們都看不上,因為太小,不能在華為的銷服體系下大規模批量復制,所以都不愿意做。這時,不妨搞一些內部創業,讓愿意做的人(比如我)去做,或者聯系ISV去做,合作方去做,構建生態。
關鍵詞:貧血+枷鎖。所有資源向公有云傾斜,導致其他領域全部貧血。盒子時代的成功,阻礙了下一跳的發展。君不見,大數據,Paas,Docker,天生貧血,多個部門掣肘,還得帶上不碰應用,不碰數據的枷鎖。而大數據,Paas,Docker,更是那種鑄劍的大師不是用劍大師的產品,再加上我們的枷鎖,這些產品如果能發展得好,只能是神跡。
關鍵詞:劍法教練。客戶買劍,有一些是掛起來的,但大部份是舞起來的。我們的核心客戶群應該首先是舞劍的,而不是掛起來的。因為只有舞起來,才能給客戶自己帶來收益,才能源源不斷的買我們的劍。而我們并沒有教客戶舞劍,我們的銷售只是賣劍,我們的服務僅是對劍的養護。服務器,存儲,云計算,這樣尚可,大數據,Paas,Docker這樣就不行了。不用教客戶舞的好看,但起碼也得掄的起來才行。
關鍵詞:不碰。數據是蛋,應用是雞,數據和應用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但這和平臺有什么關系?平臺不過是個雞窩。你能壘出多少個9的雞窩,能抗八級臺風九級地震,一鍵部署,平滑升級,有意義嗎?
?
看完這些,您是否也覺得云計算是一個心比天高,命比紙薄,拽著豬隊友,背著玄鐵劍,扛著三座山,反穿軟猬甲,帶著一幅枷,形單影只的獨行者,盯著滿天的小星星,卻幻想著追上太陽。你覺得,他快得了嗎?
而對手已經組了團,而團里不乏用劍的大師,做小產品的大師,做集成的大師,懂行業的大師,沒有枷鎖,瞄準一個一個細分目標客戶群歡脫的飛奔而去。
研發
我在公司呆得最久的,是研發。其實MKT,在市場/服務眼中,也仍然是研發,PDT經理/BMT主任,在一線眼里,也還是研發。所以一線會說研發太牛氣了。
而真正的研發團隊,完全沒有發言權,像螺絲釘一樣勤勤懇懇悶不吭聲,是沉默的大多數。不吭聲,不代表沒意見。忍,狠,滾,這個三部曲適合于每個人。狠和滾,不只在行為,也在心態。就像我自己開頭說的“混吃等死”,其實就是心態上的滾。
如果心態上已經“滾”了,就“滾”徹底,眼睛向外,找找機會。時下的機會還是相當多的,下面我專門開一章來寫,這一章還是來寫寫讓我又愛又恨的研發。
前幾天和一個跳出研發的兄弟聊,他說研發怎么一點追求都沒有,我很無語,因為他在研發時也一樣的沒追求。
最近心聲上有一篇“肩扛手提交付公有云”的帖子,其實反映了這個故事的一個切面,暴露的問題很多,試舉一二。
廟堂之上作決策的人有一些假設(就讓我度一下君子之腹…):只要飽和攻擊就一定能成功。
研發都是磚頭(美其名曰全棧工程師),擺在那里都行,所以工作量/效率=人月,只要湊夠人頭就可以。
研發會搞定一個功能在所有場景下的所有事,而且是免費的。
研發效率要不斷提升,所以是可以壓一壓的。
已經做出來的東西,是沒有后續成本的,丟了可惜。
業務需求優先,DFX不重要,如果DFX出了問題,研發負責搞定,沒有成本。
?
其實,很多時候,為了快,大家欠了太多的技術債務,卻沒有時間去還。逐漸的,技術欠債成為常態,已經不再會有人去想還了。窗戶上沒有洞時,很少有人扔石頭。而只要有了第一個,就會有第二個,很快整個架構就千瘡百孔,到達熱力學上的熵無限大,形成焦油坑。
如果你恨你自己寫的代碼,說明你還有有救。如果你對你寫的代碼已經沒有感覺,沒有感情,說明你已經在狠,在滾了,千萬小心。在技術上沒有了理想,和咸魚有什么區別?
?
研發內部,最珍貴的,是系統工程師。這個位置需要懂技術,有全局的視野,熟悉每個模塊,熟悉業務流程,熟悉團隊的每一個人,有極強的責任心和溝通協調能力。而系統工程師不是天上掉下來的,都是踩著特性的尸體成熟起來的,養成成本極高。偏偏這個位置又特別關鍵,特別重要,勞心勞力。而我看到的,是大家都不愿意做系統工程師,這里面有一些問題:
系統太復雜,溝通矩陣太長太大,系統工程師力不從心;
考評/任職/獎金沒有特別考慮傾斜,系統工程師吃力不討好;
一次失敗,不再任用。導致華為公司為培養系統工程師交的學費,打了水漂;
?
我所看到的,系統工程師的流失率極高,從Galax8800開始,到FusionCompute,FusionManager,到現在的OpenStack。而這些人的流失,如果是走到了更前端的SA,PM也還好,全局視角不會被浪費掉,但如果去了其它產品線,就太可惜了。
外面的機會
外面的機會。話說天下大勢,出口逐漸疲軟,人口紅利消失,互聯網+手機+微信已經完成了“人連網”的基礎設施布局,國家在謀求產業升級,政府在謀求智慧城市。技術上,AI,IoT,區塊鏈已經在跨越裂谷。智能制造,工業4.0已經引燃。民眾從溫飽到更有品質的生活追求,可以創造出大量的機遇。
如果要創業,要么做大平臺(但你會遇到BAT),要么做精準細分市場下的高品質產品及服務,總之,機會很多。
年過40,再給人打工,也是一種選擇。見過有一篇講40歲的職場人的帖子,很不錯,但總有一種英雄遲暮的悲涼在里面。
FusionManager
終于到了我心中最割舍不下的部份,FusionManager。
來云計算,我做了兩件讓我自豪不已的事,Galax8800和FusionManager,讓我覺得我對得起華為付給我的報酬。往事不堪夸,我不想說這兩個產品有多好,而且我也確實知道他們的千瘡百孔,以及錦袍下面有多少跳蚤。
簡單介紹下這兩個產品。Galax8800是我們在云計算上的第一個產品,基于Eucalyptus架構,但基本重寫了。Galax8800當時定位是大規模公有云架構,做了三個版本,及時剎車轉向了虛擬化。這一次剎車轉向,是非常正確的。
FusionManager,是轉向FusionSphere架構后,在FusionCompute之上開發的云服務層。支持云服務化,支持自助服務,多數據中心,支持VPC/VFW/VPN/NAT/VLB等等大量的虛擬網絡服務,支持硬件管理,異構虛擬化。對應到現在的產品組合上,基本等于OpenStack + ManageOne SC + AC 2.0 + eSight IT+OpenStack OM。而構建這個產品只用了三個版本(2.3/3.0/3.1),團隊峰值100人左右。截止2014年底,運營私有云+公有云80+項目,不算虛擬化項目里面捎著賣的。這種產品形態,在2013年基本是天下獨一份的,甚至現在看來也絲毫不落后。
?
只是這樣一個產品,生不逢時,命比紙薄。此產品一度被劃到IT軟件DU,然后又回到云計算。回到云計算又趕上了OpenStack當道,只能接受被廢掉的命運。而且因為此產品不在數據中心,數據中心就規劃了ManageOne SC/OC兩個產品,來替代FusionManager,但是卻是基于FusionManager提供的云化能力在做。再后來虛擬化戰略收縮,FusionManager變成了FusionCompute套件中的一個附屬功能。
?
這個故事很長,說多了都是淚。但我的目的不是要說它,而是要總結經驗教訓。
組織越復雜,架構越復雜,成本越高。FusionManager只用了100來人,兩年時間就可以做得相當好,而我們基于OpenStack+SDN卻要更多的人,更長的時間來作。
產品的媽重要,婆婆也很重要。婆婆不看重的產品,會淪落到做妾都沒人要的地步。所以,有志于做產品的兄弟,一定要找個好婆婆啊。
虛擬化市場下強推云的概念就是作死。有一段時間產品的戰略是用云來打虛擬化,每個項目都必須賣FusionManager,結果收到罵聲一片。對于客戶就是想要個虛擬化的情況下,組織/VDC/VPC太過復雜。而時至今日,我們的私有云和公有云仍然是這些概念(哈哈,企業云的網絡概念都是哥玩剩下的),客戶就可以接受了。大家總是想復制軟交換反打交換機那樣的成功經驗,但沒有看到本質的不同---軟交換還是交換機,客戶體驗是一樣的。而虛擬化和云,體驗完全不同,想用云反打虛擬化,很難。后面做的OpenStack納管虛擬化特性,也從側面印證了這個道理。
架構不是產品的競爭力。FusionManager 5.0作的死很能說明問題。FusionManager 5.0完全拋棄3.1架構進行重構,花了大量的力氣,做了個很厚的平臺,倒是統一了FusionManager,ManageOne SC,OpenStackOM的代碼。然并卵,到5.1還不是因為各種原因拆開了。想想那個年代我和我的團隊被架空,一幫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紅小兵,精英團隊,胸脯拍的山響,最后又是自己挖坑自己埋。而FM 5.0,功能比3.1不僅沒有增加還有減少,業務模型還變化了,徒然給自己惹來煩惱。
?
中間的故事太長,有基于FusionManager作產品卻個個版本換架構的奇葩上游,有為了自己KPI強奸產品硬落架構整改的大架構師和PDU主管,有為了好銷售要把FusionManager包裝成另一個產品的PLM團隊,有游說產品使用后又棄坑的平臺團隊,有SC和FM的各種恩怨癡纏,有苦逼的UHM團隊的躑躅獨行,有借著FusionManager賣高端防火墻和高端交換機的一線兄弟,有高大上到處演示卻沒什么項目用過的圖形化編排功能,有為了FusionManager嘔心瀝血卻不得不另謀高就的網絡架構師,有二起來能到四卻人見人愛的版本SE“二爺”,有專職的不進迭代卻累成狗的代碼架構師,有在相聲中跟我一起變兔子的鐵桿兄弟們。話說,我是不是該寫一部產品開發那些事的情景劇……但是,產品開發狗們哪有時間看啊。
?
FusionManager,我為之嘔心瀝血,視如己出,卻成為我心中永遠無法割舍的痛,同時她也成為了我的牢籠。離開她之后,我就一直在混吃等死,直到現在。癡情無過,但蹉跎有錯。我是自己的面壁者,也只有自己能破這個壁。
多次被拿下的教訓
關于我多次被“拿下”,有些難堪,有些痛苦,但都必須面對,以警后來人。
視野要開闊一點,千萬不要站在研發團隊的角度去想事情。比如2010年我們和新加坡Starhub合作公有云,需要緊急開發定制一些自服務界面。當時我以團隊超負荷為由極力抵制,最后這個系統由技術開發團隊作了。雖然最終Starhub沒有成氣候,但是當時也是云計算拓展項目的一個嘗試。我從Galax8800被拿下,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千萬不要越級搞事,除非你認為再無辦法。這是我的真實故事。上面講FusionManager最后有一句,“為了好銷售要把FusionManager包裝成另一個產品的PLM團隊”,這個事如果落實,FusionManager就會多出一個便宜婆婆,而且界面,資料都得多出一套,純粹屬于不增值活動。這件事因為我給總裁發的一封郵件而停了下來。但是反過來講,我沒有求助我的直接主管,資源線主管,而是直接越級上報,這種行為在華為公司是行不通的。因為華為公司是一個等級森嚴的“金字塔”結構,至少在他被炸掉前還是,你的主管不會喜歡一個這樣搞事的下屬——很簡單,你挑的事越有價值,就越表示你的直接主管沒看到,不作為。大家不必罵這種想法,只要吸取教訓就好。我從FusionManager被拿下,而且一直被冷凍,被邊緣化,跟這個有非常大的關系。
?
然而,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從Galax8800被拿下后,云計算經歷了長時間的“反攻倒算”,我的繼任抗不住,離職創業去了,現在也做得不錯。而我僥幸躲過這一劫,沒有被波及。
這半年先是在中外運的交付項目里面混跡了一個月,結識了一幫好兄弟,也懂得了IT實施項目的過程。然后在技術開發認真學習了大數據的知識,理解了開源軟件的玩法,更重要的,知道抬頭看世界了。
后來趕上老板要求力出一孔,技術開發的大數據團隊解散了,我于是拉著這一票隊伍又回到開發,正是這一票隊伍成就了FusionManager。
FusionManager生不逢時,最終混到連妾也做不了,但FusionManager鍛煉的隊務,又成就了公有云。無論如何,我都為這個隊伍感到驕傲。
?
而我自己,終究是因為心有魔債,走不出來,怨不得別人。
回憶
那應該是在2010年的夏天的一個周末,連著三天的假期,我請設計團隊的同事到我家做客,我自己包餃子請大家吃。我整整忙活了兩天,買菜,剁餡,收拾屋子。第三天大家如期而至,很高興的吃餃子,聊天,打牌。
2012年我被拿下時,我給大家發最后的郵件中,還說到如果有機會,我還想請大家吃一次餃子。
2013年春天,大數據技術開發團隊面臨被解散的命運。我帶著我的團隊,在唐延路的草坪上打了一下午的三國殺。在那以后,我的團隊被拆,核心骨干跟著我到了FusionManager。我們自己寫的流處理系統,還沒有完成alpha版本就胎死腹中,我還在3ms上立帖“重整河山待后生”。
2014年,FusionManager 2.3,在上海移動納管vmware成功,整個團隊欣喜若狂。
2015年,FusionManager團隊也走到了窮途末路,我帶著設計團隊,花光了所有的部門經費,在一個溫泉酒店呆了一晚上,鐵鍋羊肉,打牌泡澡,不訴離觴。
在每一個命運的轉折點,即使你早有準備,即使你先知先覺,卻依然是無能為力。且留下這些沉甸甸的回憶,或許哪一天午夜夢回,大家還在一起,多好。只是不知道,我會不會哭醒。
加油
該說的,不該說的,都說了。華為與我,珍貴如生命,畢竟為之奮斗了十六年(當然其中有混吃等死的日子)。無論如何,我總是希望華為能夠基業常青,云計算能夠托起華為的未來。
雖然我今天絕望了,但希望總是有的,沉舟側畔千帆過,還有那么多為之奮斗的兄弟姐妹。只是,恕我先走一步了。
但無論如何,我以曾經是華為人而榮,為華為而榮,今生今世。
下定決心前是痛苦煎熬的,等到決心已定,心底卻感到輕松了許多。只是離開了公司的大平臺,往后的日子,需要自己打拼了。功罪寵辱身后事,淡看云起云舒,老的一頁翻過,新的一頁開始。
38歲起步,不算太晚。
歡迎加入本站公開興趣群軟件開發技術群
興趣范圍包括:Java,C/C++,Python,PHP,Ruby,shell等各種語言開發經驗交流,各種框架使用,外包項目機會,學習、培訓、跳槽等交流
QQ群:26931708
Hadoop源代碼研究群
興趣范圍包括:Hadoop源代碼解讀,改進,優化,分布式系統場景定制,與Hadoop有關的各種開源項目,總之就是玩轉Hadoop
QQ群:288410967?
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若此文章存在違規行為,您可以聯系管理員刪除。
轉載請注明本文地址:http://specialneedsforspecialkids.com/yun/4205.html
摘要:年即將接近尾聲,筆者所關注的中國云計算市場在這一年里亦是風起云涌,書寫了不少的傳奇篇章。三云計算中國特色明顯私有云三華格局形成云計算部署在全球如火如荼的進行。中國的云計算市場的確有自己的特點。結語年的億中國云市場已經向大家招手。2018 年即將接近尾聲,筆者所關注的中國云計算市場在這一年里亦是風起云涌,書寫了不少的傳奇篇章。全球領先的云計算廠商AWS、微軟、谷歌和IBM雖然在中國市場一直沒有...
摘要:調研機構公司日前發布了其云計算轉型之旅的模型,解釋了企業在改變基礎設施時需要改變的方式。企業的云計算之旅將經歷許多高潮和低谷,而業務需求也隨著每個階段的進展而改變。公司日前發布的云計算轉型之旅的模型表明,該過程中有四個關鍵階段。調研機構451 Research公司日前發布了其云計算轉型之旅的模型,解釋了企業在改變基礎設施時需要改變的方式。成本節約是企業采用云計算服務的主要原因,但成本和預算問...
摘要:目前,云計算產業初步形成了三大主流競爭陣營,即互聯網陣營陣營和電信運營商陣營。由于云計算的市場大部分被互聯網陣營中的亞馬遜占據著,為了從其手中搶奪份額,作為服務商的攜手谷歌開展云計算方面的技術研究與業務合作。 目前,云計算產業初步形成了三大主流競爭陣營,即互聯網陣營、IT陣營和電信運營商陣營。在這三大陣營中,互聯網陣營主要面向公有云市場,為中小企業和獨立開發者提供公有云服務。IT陣營主要面向...
摘要:水大,魚大中國移動本身就是云的實踐者,也是企業上云的重要推手。這是雙方合作的重要基礎。季昕華表示,做好自己,上市是水到渠成的事。以前,云服務商可以依靠在一兩個垂直領域的先發優勢立足市場。上市其實并不是最終目標,而是一個新的起跳的踏板。6月28日在上海舉行的2018世界移動大會最大的爆點來自UCloud宣布獲得中國移動投資公司E輪投資,雙方將進行全方位戰略合作。雖然雙方并沒有透露此輪融資的具體...
摘要:基于這一理念,青云借助的模式啟發和引導市場構建行業云和集團云。行業應用云行業專屬借由青云的成功模式,讓行業應用輕松上云,并且對整個行業提供最簡單的使用模式。隨著云計算市場的逐漸成熟,企業對于云計算的接受度也逐漸提高,企業或多或少都開始了自己的云計算之旅。根據發展需求的不同,私有云、公有云、混合云多種模式企業都在進行嘗試。平臺化對企業在云計算上的使用帶來了重要的改變,這也是我們常說的行業云。不...
閱讀 3026·2023-04-25 18:06
閱讀 3271·2021-11-22 09:34
閱讀 2856·2021-08-12 13:30
閱讀 2044·2019-08-30 15:44
閱讀 1659·2019-08-30 13:09
閱讀 1629·2019-08-30 12:45
閱讀 1715·2019-08-29 11:13
閱讀 3608·2019-08-28 1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