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自然語言處理詞袋模型與向量化中我們講到在文本挖掘的預處理中,向量化之后一般都伴隨著的處理,那么什么是,為什么一般我們要加這一步預處理呢這里就對的原理做一個總結(jié)。
TF-IDF
在自然語言處理——詞袋模型與向量化中我們講到在文本挖掘的預處理中,向量化之后一般都伴隨著TF-IDF的處理,那么什么是TF-IDF,為什么一般我們要加這一步預處理呢?這里就對TF-IDF的原理做一個總結(jié)。
文本向量化特征的不足在將文本分詞并向量化后,我們可以得到詞匯表中每個詞在各個文本中形成的詞向量,比如在自然語言處理——詞袋模型與向量化這篇文章中,我們將下面4個短文本做了詞頻統(tǒng)計:
corpus=["I come to China to travel", "This is a car polupar in China", "I love tea and Apple ", "The work is to write some papers in science"]
不考慮停用詞,處理后得到的詞向量如下:
[[0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2 1 0 0] [0 0 1 1 0 1 1 0 0 1 0 0 0 0 1 0 0 0 0] [1 1 0 0 0 0 0 1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0 1 0 1 1 0 1 0 1 0 1 1]]
如果我們直接將統(tǒng)計詞頻后的19維特征做為文本分類的輸入,會發(fā)現(xiàn)有一些問題。比如第一個文本,我們發(fā)現(xiàn)"come","China"和“Travel”各出現(xiàn)1次,而“to“出現(xiàn)了兩次。似乎看起來這個文本與”to“這個特征更關(guān)系緊密。但是實際上”to“是一個非常普遍的詞,幾乎所有的文本都會用到,因此雖然它的詞頻為2,但是重要性卻比詞頻為1的"China"和“Travel”要低的多。如果我們的向量化特征僅僅用詞頻表示就無法反應這一點。因此我們需要進一步的預處理來反應文本的這個特征,而這個預處理就是TF-IDF。
TF-IDF概述TF-IDF是Term Frequency - Inverse Document Frequency的縮寫,即“詞頻-逆文本頻率”。它由兩部分組成,TF和IDF。
前面的TF也就是我們前面說到的詞頻,我們之前做的向量化也就是做了文本中各個詞的出現(xiàn)頻率統(tǒng)計,并作為文本特征,這個很好理解。關(guān)鍵是后面的這個IDF,即“逆文本頻率”如何理解。在上一節(jié)中,我們講到幾乎所有文本都會出現(xiàn)的"to"其詞頻雖然高,但是重要性卻應該比詞頻低的"China"和“Travel”要低。我們的IDF就是來幫助我們來反應這個詞的重要性的,進而修正僅僅用詞頻表示的詞特征值。
概括來講,IDF反應了一個詞在所有文本中出現(xiàn)的頻率,如果一個詞在很多的文本中出現(xiàn),那么它的IDF值應該低,比如上文中的“to”。而反過來如果一個詞在比較少的文本中出現(xiàn),那么它的IDF值應該高。比如一些專業(yè)的名詞如“Machine Learning”。這樣的詞IDF值應該高。一個極端的情況,如果一個詞在所有的文本中都出現(xiàn),那么它的IDF值應該為0。
上面是從定性上說明的IDF的作用,那么如何對一個詞的IDF進行定量分析呢?這里直接給出一個詞xx的IDF的基本公式如下:
$$ IDF(x) = logfrac{N}{N(x)} $$
其中,$N$代表語料庫中文本的總數(shù),而$N(x)$代表語料庫中包含詞xx的文本總數(shù)。為什么IDF的基本公式應該是是上面這樣的而不是像$N/N(x)$這樣的形式呢?這就涉及到信息論相關(guān)的一些知識了。感興趣的朋友建議閱讀吳軍博士的《數(shù)學之美》第11章。
上面的IDF公式已經(jīng)可以使用了,但是在一些特殊的情況會有一些小問題,比如某一個生僻詞在語料庫中沒有,這樣我們的分母為0, IDF沒有意義了。所以常用的IDF我們需要做一些平滑,使語料庫中沒有出現(xiàn)的詞也可以得到一個合適的IDF值。平滑的方法有很多種,最常見的IDF平滑后的公式之一為:
$$ IDF(x) = logfrac{N+1}{N(x)+1} + 1 $$
有了IDF的定義,我們就可以計算某一個詞的TF-IDF值了:
$$ TF-IDF(x) = TF(x) * IDF(x) $$
其中$TF(x)$指詞xx在當前文本中的詞頻。
用scikit-learn進行TF-IDF預處理在scikit-learn中,有兩種方法進行TF-IDF的預處理。
第一種方法是在用CountVectorizer類向量化之后再調(diào)用TfidfTransformer類進行預處理。第二種方法是直接用TfidfVectorizer完成向量化與TF-IDF預處理。
首先我們來看第一種方法,CountVectorizer+TfidfTransformer的組合,代碼如下:
from sklearn.feature_extraction.text import TfidfTransformer from sklearn.feature_extraction.text import CountVectorizer corpus=["I come to China to travel", "This is a car polupar in China", "I love tea and Apple ", "The work is to write some papers in science"] vectorizer=CountVectorizer() transformer = TfidfTransformer() tfidf = transformer.fit_transform(vectorizer.fit_transform(corpus)) print tfidf
輸出的各個文本各個詞的TF-IDF值如下:
(0, 4) 0.442462137895 (0, 15) 0.697684463384 (0, 3) 0.348842231692 (0, 16) 0.442462137895 (1, 3) 0.357455043342 (1, 14) 0.453386397373 (1, 6) 0.357455043342 (1, 2) 0.453386397373 (1, 9) 0.453386397373 (1, 5) 0.357455043342 (2, 7) 0.5 (2, 12) 0.5 (2, 0) 0.5 (2, 1) 0.5 (3, 15) 0.281131628441 (3, 6) 0.281131628441 (3, 5) 0.281131628441 (3, 13) 0.356579823338 (3, 17) 0.356579823338 (3, 18) 0.356579823338 (3, 11) 0.356579823338 (3, 8) 0.356579823338 (3, 10) 0.356579823338
現(xiàn)在我們用TfidfVectorizer一步到位,代碼如下:
from sklearn.feature_extraction.text import TfidfVectorizer tfidf2 = TfidfVectorizer() re = tfidf2.fit_transform(corpus) print re
輸出的各個文本各個詞的TF-IDF值和第一種的輸出完全相同。大家可以自己去驗證一下。
由于第二種方法比較的簡潔,因此在實際應用中推薦使用,一步到位完成向量化,TF-IDF與標準化。
文章版權(quán)歸作者所有,未經(jīng)允許請勿轉(zhuǎn)載,若此文章存在違規(guī)行為,您可以聯(lián)系管理員刪除。
轉(zhuǎn)載請注明本文地址:http://specialneedsforspecialkids.com/yun/19792.html
摘要:如標題,與詞集詞袋模型都是數(shù)據(jù)預處理中常用的算法,這里展示一下這兩種算法的聯(lián)合應用。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的缺陷,其中的第二點和第三點以相反角度來看都有助于我們對詞袋模型中特征向量的優(yōu)化這個需要各位好好理解一下。 如標題,TF-IDF與詞集詞袋模型都是數(shù)據(jù)預處理中常用的算法,這里展示一下這兩種算法的聯(lián)合應用。 一. 詞集與詞袋模型 這個算法的主要作用也就是對文本做單詞切分,有點從一篇文章里...
閱讀 2639·2021-11-22 15:24
閱讀 1370·2021-11-17 09:38
閱讀 2746·2021-10-09 09:57
閱讀 1192·2019-08-30 15:44
閱讀 2438·2019-08-30 14:00
閱讀 3538·2019-08-30 11:26
閱讀 2935·2019-08-29 16:28
閱讀 746·2019-08-29 1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