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xxxx99真实实拍_久久不雅视频_高清韩国a级特黄毛片_嗯老师别我我受不了了小说

資訊專欄INFORMATION COLUMN

InfoQ:Docker的第二次死亡

Tecode / 1980人閱讀

摘要:面對平臺化的競爭,推出了調度引擎,但從未真正流行起來,因為整個行業更傾向于采用,這是第一次死亡它失去了平臺之戰。

左耳朵耗子說過一段話,讓人深以為然:

我清楚地看到了 Go 和 Docker 這兩種技術的生態圈發展過程。讓我收獲最大的并不是這些技術本身,而是技術的變遷和行業的發展。從中,我看到了非常具體的各種思潮和思路,這些更有價值...... 這些關鍵新技術,可以讓你拿到技術的先機。這些對一個需要技術領導力的個人或公司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

12 月 2 日,Kubernetes 發布了一則消息,表示將在即將發布的 Kubernetes 1.20 版本中棄用 Docker 支持。CNCF 大使 Ian Coldwater 特地發了一條 Twitter 消息,呼吁大家對此進行關注:“ Kubernetes 中已棄用了 Docker 支持。你需要注意這一點并做一些計劃。這將破壞你的集群。”

這些舉動,在技術圈子里引起的震蕩就好比又宣布了一次 Docker 的死亡(第一次是“Swarm 的沒落”)。雖然這只是一盤大棋中最無關緊要的最后一小步,目的就是讓 Kubernetes“不再依賴”Docker。

容器技術圈子在短短幾年發生了一些重大的變數。

Docker 以提供鏡像打包的創新技術實現了“一次構建、處處運行”的軟件交付方式,開啟了一個全新的容器時代。面對平臺化的競爭,Docker 推出了調度引擎 Swarm,但 Swarm 從未真正流行起來,因為整個行業更傾向于采用 Kubernetes,這是 Docker 第一次死亡:它失去了平臺之戰。2016 年 9 月,Google 和 RedHat 聯合宣布了“fork Docker”,也就是后來的 CRI-O 項目,這就是這次棄用事件的起始,同時也宣告了競爭的結束。

誰會收到影響?

Docker 源于 Linux Container,可以將一臺機器的資源分成 N 份容器,做到資源的隔離,并將可運行的程序定義為標準的 docker image。相對來說,Kubernetes 屬于 Docker 容器引擎的上層:編排調度層,它可以把不同機器的每份容器進行編排、調度,組成分布式系統。

近幾年,Kubernetes 已經成為自有機房、云上廣泛使用的容器編排方案,最廣泛的使用方式是 Kubernetes+Docker。運維工程師一方面用 Kubernetes 中的 kubctl 命令、k8s API 來操作集群,一方面在單機用 docker 命令來管理鏡像、運行鏡像。技術專家楊明越給 InfoQ 總結道:“多帶帶用 Kubernetes,下層不是 Docker 的情況,并不算很多”。

“棄用 Docker”,具體來說,是 Kubernetes 將在 1.20 版本中棄用 dockershim。它是一個橋接服務,幫助 Kubernetes 與 Docker 通信時屏蔽下層容器運行時之間的差異。
image.png
這種橋接服務帶來便利性的同時也帶來了復雜性。留著時間的流逝,這種復雜性不斷“膨脹”,維護 Dockershim 已成為運維 / 開發人員的沉重負擔。在下一版中,去掉 Dockershim 將是一個極大的簡化,并且恢復了調用的一致性。
image.png
盡管 Kubernetes 在發布消息的時候,表示開發人員對這種轉變“不必恐慌”,“Docker 還沒有死,它仍然有其用途”。但顯然 Kubernetes 的解釋并不能令人滿意:“是否有人質疑為什么不選擇一種更順暢的遷移方式,而不是像谷歌那樣抨擊 Docker,勸人們趕緊遷移,越快越好”。也有更多開發人員表達了他們并不明白接下來他們需要做些什么。
image.png
在生產環境中,企業大量的使用的是經典 Kubernetes+ Docker 方案,同時在一些公司的場景中也有多帶帶使用 Docker 的情況。

如果用戶的業務部署比較簡單,規模也較小,僅僅是為了使用容器做應用交付的便利,也沒有其他的功能需求的話,僅僅通過 docker run/docker-compose 這種方式也能管得好的話,實際上是沒必要非得引入 Kubernetes 這樣非常重的編排組件的。反而直接僅僅使用 Docker 會更輕量,也更好運維。比如 toB 的軟件交付的情況,如果要部署的軟件的部署架構比較簡單的話,僅僅涉及少量幾臺機器,服務進程也不多的情況下,也有不少是直接使用 Docker,而不引入 Kubernetes 的,比較輕量、簡單。

還有一個就是,使用 kubernetes 做編排引擎的情況下,實際開發者在日常的開發中,也會比較多地使用 Docker。

“對于一般的應用開發者來說,他們一般不會直接去面對 Kubernetes 的,因此,對于他們來說,可能壓根就是無感知的,應用開發者甚至都不用知道他們的業務是用容器運行的。對于整個基于 Kubernetes 生態的各個解決方案提供商來說,由于當前基于 Kubernetes 的編排是事實標準,容器的鏡像格式又是都遵守 OCI 的,因此可以說所有的之前的交付的構件,無論容器運行時怎樣變化,實際上都不會有啥影響?!本W易輕舟容器平臺 NCS 負責人王新勇在接受 InfoQ 的采訪中表示,“但對于容器平臺提供商來說,可能需要一些適配和準備動作?!?br>image.png
根據 Sysdig 發布的 2019 年容器使用報告顯示,Docker 占據了容器平臺市場的大部分份額,占比為 79%,而排在第二位的是 containerd,占比為 18%,排在第三位的 CRI-O 項目,占比為 4%。

CRI-O 是 Kubernetes 的輕量級運行時,希望繞過現有 Docker 容器的大部分機制直接操作 Linux 容器,由 RedHat 主導,并且也是目前 Kubernetes 推崇的方式。

“網易已經有比較好的準備,實際上 Kubernetes 棄用 Docker 從很早就開始討論了。很早我們就開始關注和使用 Containerd 作為我們的容器運行時的一個選項了。后續我們會提供相關的運行時多個選項 ,并逐步過渡到使用 Containerd 作為運行時。”王新勇表示。

“我們還可以通過將 Dockershim 從 Kubernetes 中摳出來,獨立運行,作為 Kubernetes 的 cri 到 Docker API 的適配器,實現 Kubernetes 繼續支持 Docker,從而保持之前的使用習慣?!?/p>

楊明越也認為由于老技術實現的慣性,在生產環境大量使用的經典 Kubernetes+ Docker 方案依然運行,且運維已經成熟,不會很快升級。對于開發人員、企業,對于 K8S API 的使用頻率、變數,遠遠大于 Docker API,至于 Kubernetes 和 Docker 的橋接,更不用關心。因此,即便“徹底棄用 Docker”,對開發者與企業的影響也非常有限。

Docker 會消亡嗎?

Docker 和 Kubernetes 的往事已經非常久遠,從親密伙伴到反目成仇,令人不勝唏噓。
2013 年,當時名叫 dotCloud 的 Docker 公司,開源出來了自己的容器項目 Docker。Docker 通過鏡像打包的方式保持了本地環境和云端環境的高度一致,解決了運維人員的一大心病,將運維人員從一遍遍的重復勞動中解放了出來。同時友好簡潔的封裝,對開發人員十分具有親和力,這讓 Docker 一舉走紅。很多后端和云計算領域的優秀的開發力量都匯集在了 Docker 的周圍,生態一時間變得異常繁榮。

但此時的這個開源創業公司還必須考慮盈利壓力,于是 dotCloud 公司決定將公司名稱改為“Docker”。將這個開源項目的名稱變成了 Docker 公司的注冊商標,這意味著,任何人在商業活動中使用這個單詞,以及鯨魚的 Logo,都會立刻受到法律警告。

2014 年到 2015 年期間,是容器技術的鼎盛時期,Docker 公司一家獨大,具有十足的話語權,主導著整個社區的發展。Google 公司曾向 Docker 公司表達了合作的愿望,希望共同推進一個中立的容器運行時(container runtime)庫作為 Docker 項目的核心依賴。不過,Docker 公司并沒有認同這個明顯會削弱自己地位的提議,不久后 Docker 自己還發布了一個容器運行時庫 Libcontainer。

作為開源生態的一部分,Docker 還缺少有效的商業模式,他們將眼光放到了容器編排領域,推出了 Swarm。作為 Docker 項目早期的重要貢獻者,RedHat 對 Docker 公司的這個平臺化戰略表示很不滿并憤憤退出該項目。

面對 Docker 的強硬態度,Google 聯合 RedHat,共同牽頭發起了一個名為 CNCF(Cloud Native Computing Foundation)的中立基金會,來推動 Kubernetes 的發展。

從此之后,面對 Kubernetes 社區的崛起和壯大,Docker 公司不得不面對失敗的現實。2017 年 Docker 公司宣布將 Docker 項目改名為 Moby,交給社區自行維護,而 Docker 公司的商業產品將占有 Docker 這個注冊商標,希望以此將原本屬于 Docker 社區的用戶轉化成了自己的客戶。
image.png
楊明越認為現在的 Kubernetes,從技術上可以說是非常開放的產物,但 Docker 已經不是。開源社區的 Moby 項目,圖標由一條鯨魚變成了一條鯨魚的尾巴,也可以看出Docker 對開源版本的態度。原本是開源的項目,是開源生態的一部分,盈利的目標對于 Docker 來說,屬于“強扭的瓜”。正如人際關系,從風雨同舟到分道揚鑣,甚至到反目成仇,這其中的轉折點,并非一兩次沖突,而是價值取向的背離。

他強調說:“總體來說,Docker 的弱勢來自于公司的盈利、技術應用面兩方面,但如果談 Docker 的消亡,還為時過早。因為 Docker 本身也是一系列技術模塊的組合體系,而非一個東西。”

王新勇也認為 Docker 技術(或者說 Moby 項目)和 Docker 公司得分開看待。短時間內,Moby 項目不會消亡,會使用 Docker 命令可能會成為一個開發人員的必備技能,畢竟技術的慣性是很強大的。至于 Docker 公司,就算處境不樂觀,應該也是不影響Docker 技術本身的,畢竟其背后還有強大的開源社區。

云原生技術的未來

近幾年,云原生技術發展速度很快,“Kubernetes 1.20 版本中棄用 Docker 支持”可能只是其中很小的一段插曲,畢竟在云原生的全局圖中,運行時只占很小的一部分,而且又是比較標準化的部分。

“從云原生的角度來看 Kubernetes 棄用 Docker,其實是件好事,”楊明越表示:“Docker 已經是個商業化產品了,如果能找到一個開源替代品,對整個技術的發展會更有益處?!蹦敲?,誰將會代替 Docker 成為云原生技術的“新勢力”呢?在我們的采訪中,多位老師表示很看好 Podman。

Podman(Pod Manager)是一個由 RedHat 公司推出的容器管理工具,其定位就是 Docker 的替代品,在使用上與 Docker 的體驗類似。Podman 源于 CRI-O 項目,可以直接訪問 OCI 的實現(如 runC),流程比 Docker 要短。

為什么說 Podman 是比 Docker 更先進的存在呢?曉川表示:“首先,Docker 已經是商業化的產品,而 podman 是個開源產品,在以開源為主的云原生技術體系中更容易得到推廣和應用;其次,Docker 在實現 CRI 時,需要一個守護進程,并且以 root 來運行,這就帶來了安全隱患,而 podman 不需要,可以直接通過 OCI runtime(默認也是 runc)來啟動容器?!?br>image.png
Docker 與 Podman 的區別
由于 podman 的定位是 Docker 的替代品,因此在使用習慣方面也與 Docker 十分類似。

從系統構建者角度看,podman 默認軟件與 Docker 的區別不大,只是在進程模型、進程關系方面有所區別,例如關聯進程的調試方面、進程的樹狀結構查看等等,而且總體來看,podman 要比 Docker 簡單;從使用者角度看,podman 與 Docker 的命令基本兼容,包括容器運行時、本地鏡像、鏡像倉庫等。因此,podman 命令行工具與 docker 類似,比如構建鏡像、啟停容器等,甚至可以通過 alias docker=podman 可以進行替換,即便使用了 podman,仍然可以使用 docker.io 作為鏡像倉庫。

除了 Kubernetes,RHEL 7 同樣官方也不支持 Docker,只為容器環境提供 Podman、Buildah 以及 CRI-O。

采訪嘉賓:

楊明越,現從事分布式系統、云架構方面工作,具有全方位的技術,曾任新興互聯網公司(BAT)的主任架構師,世界頂級芯片公司的 OS 技術專家,前 Top2 通訊公司高級工程師。

王新勇,網易數帆資深架構師,網易輕舟容器平臺 NCS 負責人。

曉川,曾在 RedHat 任產品測試開發工程師,具有多年 Docker 容器、K8s、Linux 和 Python 方面的經驗,在 OpenShift 從事 PaaS 平臺比較前沿的技術項目。

作者 | Tina、田曉旭
采訪嘉賓 | 楊明越、王新勇、曉川
轉載自InfoQ

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若此文章存在違規行為,您可以聯系管理員刪除。

轉載請注明本文地址:http://specialneedsforspecialkids.com/yun/125896.html

相關文章

  • SegmentFault 社區訪談 | 有明,不僅僅是死亡詩社的程序猿

    摘要:另一方面來說,也不是說程序猿就不可以通過提升自己的實力找到女票。好了,人口調查填寫完畢以上為依云醬的原文,,具體的發布時間,大概在下周的今天 showImg(https://segmentfault.com/img/bVQ7ZG?w=900&h=385); 社區專訪的第一邀請了公子,回憶傳送門,小伙伴似乎對公子頗為喜歡,大概是社區聲望榜第一的頭銜為他加分了不少,迷了大家的眼,忽略了他圓...

    Taonce 評論0 收藏0
  • 談及未來的 AI, 也許你已身處其中 —— 記 InfoQ 對青云QingCloud 聯合創始人林源

    摘要:聯合創建青云后,林源承擔了數年首席架構師的工作,目前擔任青云的產品總監兼運營副總裁。在未來,青云的客戶看不見青云,他們消費的是我們合作伙伴提供的服務。 showImg(https://segmentfault.com/img/remote/1460000012292093?w=640&h=416); AI(人工智能)一詞,可能早已經爛大街了,說起它,橋下貼膜的小哥也能和你說出個一二三來...

    makeFoxPlay 評論0 收藏0
  • Python垃圾回收詳解

    摘要:而采用的是引用計數機制為主,標記清理和分代收集兩種機制為輔的策略?,F在我們先去考慮一下,什么情況下引用計數,什么情況下,當引用次數為時,肯定就是需要進行回收的時刻。引用計數機制缺點維護引用計數需要消耗一定的資源循環應用時,無法回收。 上一篇文章:私有化規則與屬性Property下一篇文章:Python進程專題總覽篇 高級語言一般都有垃圾回收機制,其中c、c++使用的是用戶自己管維護內...

    leo108 評論0 收藏0
  • VLIS實驗室云計算組張磊:關于Docker、開源,以及教育的嘗試

    摘要:年我們開始專注于開源云計算技術,當時開源的力量正在逐漸浮現。問你現在在實驗室的工作是什么我主要負責實驗室云計算團隊的技術工作,以及與技術相關的其他事宜,包括開源以及一些商業上的技術合作。 非商業轉載請注明作譯者、出處,并保留本文的原始鏈接:http://www.ituring.com.cn/article/203520 張磊,浙江大學計算機學院博士生,科研人員,VLIS實驗室云計算組技...

    Mike617 評論0 收藏0

發表評論

0條評論

最新活動
閱讀需要支付1元查看
<